在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超級工廠內,3000臺機器人在生產線上揮舞著機械臂,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陸續組裝下線。在距離賽力斯超級工廠約50千米遠的±800千伏特高壓渝北換流站內,電網運維人員認真巡視著電抗器、GIS開關、電流互感器等設備,確保這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大動脈”可靠運行。
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24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193.15億元,人均GDP突破10萬元大關。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充足可靠的電力保障。面對資源稟賦不足,能源對外長期依存度高和季節性電力電量“雙缺”的壓力,國網重慶電力積極推動“外電入渝”特高壓通道建設。24年12月2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巴岳特高壓變電站投運,西南地區電網主網架的很高電壓等級提升至1000千伏,川渝電網的輸電能力進一步提升,澎湃電能在巴山蜀水間奔涌。
“這條輸電大動脈每年可從川西等地向四川、重慶的負荷中心輸送風電、水電等清潔電能350億千瓦時,相當于近1000萬戶家庭1年的生活用電量。”國網重慶電力發展部規劃一處處長介紹,“未來,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將進一步連‘線’成‘環’,構建西部大電網樞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能源保障。”

第1章 概 述(WBST-200電力調試標準產品“地下管線絕緣故障點分析儀”測試迅速準確)
WBST-200管線綜合探測儀由一臺發射機、一臺接收機及附件構成,用于地下管線路由的精準定位、埋深測量和長距離的追蹤以及對管線絕緣故障點的測量查找。管線綜合探測儀采用了多線圈電磁技術,提高了管線定位定深的精度和目標管線的識別能力,在管線密集復雜的區域也能準確地對目標管線進行追蹤和定位。因而管線綜合探測儀在電信、網通、移動、聯通、鐵通、電力、自來水、煤氣、物探、石化和市政等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WBST-200管線綜合探測儀提供多種可選附件,從而增加了它們的用途,擴展了它們的應用范圍。
使用管線綜合探測儀之前請閱讀本手冊。
第2章 主要功能、特點和技術指標(WBST-200電力調試標準產品“地下管線絕緣故障點分析儀”測試迅速準確)
2.1主要功能
1、測定地下管線的路由
2、測定地下管線的埋深
3、多管線的情況下目標管線的識別
4、檢測并定位管線絕緣故障點
2.2主要特點
1、采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新的集成電路元器件以達到優異的測試性能。
2、測量信號的多種發送方式:
(1)注入法:用于有注入點的管線。
(2)鉗夾法:用于被測管線有一段外露,便于鉗夾夾鉗的管線。
(3)感應法:用于無注入點或無外露的管線。
3、多種測量頻率:有480Hz、7.7KHz、31KHz和61KHz四種有源頻率以及電力線纜的50Hz無源頻率;用戶可以根據環境的不同進行選擇(如需要采用特殊測量頻率,請在定貨合同中注明)。
4、提高測試效率的不同的定位模式和功能:
(1)峰值模式:通過測量信號的極大值來確定路由的位置。
(2)谷值模式:通過測量信號的極小值來確定路由的位置。
(3)路由定向:直觀、迅速地指示路由的方向。
(4)絕緣故障查找(FF): 查找并定位出管線絕緣惡化導致的故障點。
(5)聽診器:通過聽診頭從眾多管線中識別出信號所加載的管線。
5、輔助功能:
(1)接收增益自動調節:自動調節接收機的增益以使接收機處于優化狀態,免去了手動調節的繁瑣。
(2)聲響功能:接收機通過喇叭發出的音調變化直觀地反映測量的信號大小。
(3)管線狀態檢測:發射機在做注入模式時,首先檢測管線的絕緣電阻,殘余電壓,再將信號施加到目標管線上。當管線上絕緣電阻較小(近于對地短路)發射機將自動退出該模式,當殘余電壓較大時發射機告警,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信號的加載,關閉發射機。
(4)電池電量檢測:電池電量的實時檢測,當電量低到保護值時會發出報警自動關機。
(5)節電功能:發射機開機30秒左右未按其它鍵、接收機開機操作后,若10分鐘左右未再按其它鍵時,機器會自動關機,以節省電池電能。
2.3 技術指標(WBST-200電力調試標準產品“地下管線絕緣故障點分析儀”測試迅速準確)
2.3.1發射機技術指標
|
注入方式
|
480Hz、7.7KHz、31KHz和61KHz
|
|
感應方式
|
31KHz、61KHz
|
|
鉗夾方式
|
31KHz
|
|
故障查找
|
8/480Hz復合頻率
|
|
輸出電壓
|
0-400Vp-p 根據絕緣情況變化
|
|
輸出波形
|
正弦波
|
|
電 源
|
11.1VDC 4.4AH 鋰電池
|
|
*大輸出功率
|
10W
|
2.3.2接收機技術指標
|
功耗
|
<1.0W
|
|
電源
|
11.1VDC 1.8AH 鋰電池
|
|
*大測試線路埋深
|
4.5米 (正常情況下)
|
|
測試線路埋深誤差
|
±0.05h±5cm (h為管線的埋深)
|
|
測試線路路由誤差
|
≤5cm
|
|
利用注入法測試管線路由及埋深有效長度
|
不小于10Km(正常情況下)
|
|
利用感應法測試線路路由及埋深有效長度
|
不小于3Km(正常情況下)
|
|
利用鉗夾法測試線路路由及埋深有效長度
|
不小于6Km(正常情況下)
|
|
絕緣故障查找
|
絕緣惡化從短路直至2MΩ
|
注:正常情況下指所測試的管線在上述測量范圍內沒有絕緣故障及其它干擾。
2.3.3 環境要求
|
工作溫度
|
-20℃~+50℃
|
|
存儲溫度
|
-40℃-70℃
|
|
相對濕度
|
10%~90%
|
|
大氣壓力
|
86~106KPa
|
|
環境噪聲
|
≤60dB
|
2.3.4 物理特性
組件一(儀表組合)
|
名 稱
|
重量(Kg)
|
外形尺寸(mm)
|
|
發射機
|
3.4
|
348*239*175
|
|
接收機
|
2.6
|
648*260*130
|
|
整機
|
14
|
790*250*420
|
用戶可以選配組件:
組件二(故障查找支架)
|
名 稱
|
重量(Kg)
|
外形尺寸(mm)
|
|
故障查找支架
|
1.5
|
525*672*25
|
第三章 工作原理(WBST-200電力調試標準產品“地下管線絕緣故障點分析儀”測試迅速準確)
3.1探測儀路由查找原理
根據電磁理論,交變的電流在空間產生一變化的磁場,其關系滿足安培環路定律。如果周圍是均勻介質,加載交流電流的導體足夠長、直時,在該導體周圍產生一個同軸的交流電磁場,磁場強度的大小正比于電流,反比于到導體的距離。如將一線圈置于這個磁場中,在線圈內將感應產生一個同頻率的交流電壓,感應電壓的大小取決于該線圈在磁場中的位置,當磁力線方向與線圈軸向平行時,線圈感應的電壓水平分量呈極大,如圖3.1所示;當線圈軸向與磁力線方向垂直時,感應的電壓水平分量很小,為極小值;如圖3.2所示。探測儀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實現埋于地下的管線的路由查找。這兩種極大值、極小值的探測方法即對應測量路由的峰值、谷值法。
3.2探測儀埋深測量原理
接收機內有上下兩個相同的水平放置的線圈,它們之間的距離已知。在路由正上方測量得到的上下傳感線圈的信號強度,按照電磁理論,可以反推算出未知的目標管線埋深大小。
假設接收機內兩平行的探測線圈的中心距為L,在路由的正上方檢測到的信號分別為v1、v2,則埋于地下D處的管線理想情況下滿足公式:D=L/(V2/V1-1)
探測儀正是利用這樣的關系實現直讀法測量管線的埋深。
3.3探測儀絕緣故障查找原理
直埋于地下的管線外層多包以絕緣護套,正常的情況下對地應有極高的阻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種種原因而導致管線的絕緣性能逐步下降,等效的絕緣電阻可降為幾MΩ、幾十KΩ,直至完全對地短路,進一步惡化便可導致管線的斷裂,造成更大的損失。及時地查找出管線的絕緣故障點,是管線維護工作的重要一環。
采用探測儀的絕緣故障查找功能(FF)便可夠迅速及時地檢測出管線的絕緣故障點。發射機采用直接注入工作方式,將故障查找的專用信號加至管線上,如圖3-4所示。信號在故障點處通過大地向外泄漏,電位大小則以故障點為中心,球面型徑向地非線性衰減。將與接收機相連的輔助故障查找支架插入地表面,獲取泄漏的信號特性,即可測量出故障點所在方向。按接收機顯示的指示箭頭,通過多次的反復,*終便可查找出泄漏信號的故障點。
重慶華電酉陽后坪荊竹壩30兆瓦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該項目位于酉陽縣后坪鄉境內,總裝機容量為30兆瓦,包括新建5臺風力發電機組、13.65公里外送線路、1座110千伏升壓站等,預計年均可輸送綠色電能0.63億千瓦時。
為確保荊竹壩項目外送線路按期投運,國網酉陽縣供電公司全力做好送出工程施工協調,組織召開協調會5次,提前完成配網線路遷改,安排技術人員參與新建送出工程和升壓站驗收,并提供通信通道建設技術支撐,助推項目順利實施。
追風逐光,綠能涌動。“十四五”以來,重慶風光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超過35.75%,發電量年均增速達到36.94%。截至5月底,重慶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778萬千瓦。
24年5月30日,重慶蟠龍抽水蓄能電站全方位投產發電。該電站是西南地區第1座百萬千瓦級抽水蓄能電站,安裝4臺單機容量30萬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0.04億千瓦時,在增發電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重慶電網調節能力。
“24年迎峰度夏期間,蟠龍電站發電量達到了4.8億千瓦時,充分發揮了調峰填谷作用。”蟠龍抽水蓄能電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國網重慶電力正加快推動云陽建全、豐都栗子灣、奉節菜籽壩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在建項目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為重慶電網穩定運行增添“調節器”。
揚州萬寶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